山东省昌邑市开展村村“法治体检”助力乡村振兴-世界即时看

2023-06-01 21:04:58来源:


(资料图)

民主与法制网讯(记者牟希同 □薛梅 通讯员董琳雨)4月21日,全国普法办公布10个第三批“全国普法依法治理创新案例”和10个入围优秀案例,昌邑市开展村村“法治体检”助力乡村振兴获评入围优秀案例,是山东省唯一入选案例,相关经验做法被《人民日报》刊发。

明确目标,应检尽检,690个村集中“找病灶”。昌邑市围绕组织建设法治化、党员队伍法治化、办事决策法治化、基层治理法治化“四化”目标,以“三查三找”为手段,对昌邑市村庄集中开展拉网式“法治体检”。一是“全身”检查系统找。对村级组织、村“两委”成员和村庄自治管理、经济文化、行为民俗开展“全面体检”,做到“五个一”,即召开一次村民代表大会、研判一件典型矛盾纠纷、开展一次村民连心大走访、查阅一系列村务管理档案、开展一次普法宣传活动;二是重点检查深入找。“法治体检”与农业农村、环保、住建、国土资源等23个部门信息交互,对遗留问题以及重点事项“深度检”,找问题根源、明痛点堵点、出解决方案,提出法律意见建议132条,形成7项重点领域依法治理方案;三是寻标自查对比找。充分发挥昌邑市50处民主法治示范村(社区)引领带头作用,其他村庄进行对标对表、寻标自查,召开座谈会、研讨会、培训会56场次,“人对人、手把手”传授村庄民主法治建设经验,以点带面,全面提升镇域村庄法治化水平。

统筹力量,组团服务,143名“医生”精准“开药方”。昌邑市组建143人“法治体检”团队,分网格下沉村(社区),“组团式”一村一检,精准开具“法治药方”。一是潜在问题“预防药”,大事化小、小事化了。对“法治体检”中发现的苗头性问题,第一时间介入,第一时间处置,第一时间反馈,第一时间提出法律意见建议。对供水供暖、秋收生产、承包经营等易发生群体性事件的领域,提前制定法治化应急处置预案,防患于未然。活动开展以来,化解苗头性问题380多件,群众满意率达95%以上;二是一般性问题“消炎药”,防止问题激化。对发现的常规性问题,通过法律咨询、法治讲座等形式,以案释法、扬法明理,消除制度和思想上存在的“炎症”,劝“过线者”退一步,让“越位者”回原位。截至目前,共走访村民3万余户,审核村规民约、村级经济合同等文件1356份,开展法治讲座357场,化解矛盾纠纷2000余起;三是顽苛痼疾“下猛药”,不仅治病更要去根。对疑难杂症,“法治体检”团队出具针对性法治化处理意见,能够调解的要迅速调解,应该引入诉讼解决渠道的要积极引入,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要积极提供法律援助。同时,深挖根源、去除病根,完善制度、规范管理,努力让每件事在法治轨道上良性发展。目前,5件历史遗留问题均得到依法化解。

以检促治,深化提升,17项综合施治全面“提疗效”。昌邑市围绕村务合法性审核、村务管理法律咨询、法治宣传教育、矛盾纠纷调解四个方面细化为17项具体“体检”内容,全面提升“体检”效果。一是结合“我为群众办实事”实践活动,家门口上“解忧难”。围绕“法治体检”收集到的群众法治需求,集中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法治问题。比如,针对群众对法律文书格式不了解,形成供销合同、赡养协议等法律文书格式17项;针对法治建设队伍缺乏,在全市部署选拔3470名“法治带头人”“法律明白人”,打造乡村振兴“法治领头雁”。二是结合包村帮扶工作,法治介入“补短板”。为新选拔的包村“第一书记”开设法治讲堂,线上线下90学时,全面提升包村帮扶工作的法治思维和法治能力。为重点帮扶村制定常态化“法治体检”方案,持续性法治介入,法治护航包村帮扶“全过程”;三是结合巩固精准扶贫成果,完善制度“强机制”。在“法治体检”过程中,完善法治乡村制度化建设,健全村(社区)法律顾问定期坐班、矛盾纠纷定期排查、法律援助联络员等6项制度,持续巩固精准扶贫成果。同时,坚持党建引领,在围子街道孙斜村,试点创新律所支部与村党支部结对共建服务模式,以“党建+法治”为纽带,让党员律师参与村务管理,探索出了一条“以共建促党建、以党建促法治、以法治促发展”的农村综合治理新路径。

标签: